欢迎访问公航旅小额贷款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顶部二维码

   |    帮助中心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普惠金融发展进入深水区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更新于:2021-07-16 11:22:00 阅读:0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8万亿元,同比增长32.5%,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627万户,同比增长28.9%。“普惠金融发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近期,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新网银行联合发布的《数字金融实践助力普惠金融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绩斐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我国普惠金融逐步实现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机会可均等,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覆盖面与便捷性。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更是走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金融服务的使用程度、可得性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稳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同时,普惠金融客户触达、首次贷款、信用不足与生态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当前仍须进一步加强小微金融服务,多措并举提高普惠金融力度。”中国银行研究院汪惠青表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最多的群体,在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各项金融帮扶政策的落地,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有所缓解,整体经营状况不断好转,但部分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的小微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依然面临困难。为此,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确保银行业普惠小微贷款实现增速、户数‘两增’”“确保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以上”等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的普惠金融服务力度。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挖掘普惠金融的发展潜力?报告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助力普惠金融发展,闯出“最后一公里”客群触达的“深水区”,啃下信用匮乏客户授信的硬骨头。“应强化金融科技深度应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实践已经证明,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和深入应用,使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均有较大改善。在完善制度供给的情况下,强化金融科技运用,小微金融服务高成本、高风险与低收益的矛盾有望解决。从成本端来看,大数据技术在征信业务上的应用为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提供了广阔前景,贷款处理和承销程序的自动化能够使得网络信贷迅速响应激增的信贷需求;从需求端来看,数字金融的发展为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场景提供了机会,通过助力创新创业拓宽了服务对象。“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人员储备。”董希淼建议,金融机构应积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技术,搭建小微企业专门的授信模型,开发专用的手机应用程序,进一步将小微金融服务标准化、批量化,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短频快”的需求,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不断降低运营成本。从金融机构的实践来看,数字化转型使得不少机构实现了线下获客向线上获客、线下贷款审批向线上自动审批、贷后现场监督向在线实时监控的转变,为更多个体和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有力推进了普惠金融发展。以新网银行为例,调查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高质、高效地服务征信白户、小微企业等普惠客群。数据显示,新网银行信用白户授信通过率(36.10%)高于均值和非信用白户通过率(29.28%),能够有效地服务缺乏信用数据的用户,并为征信白户建立信用档案。从具体服务行业来看,新网银行服务个体所在行业前三位分别为批发零售、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且多为个体户,主要集中于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尤其是偏远地区,客户群体下沉现象明显。未来,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还有待相关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董希淼建议,当前的关键是要加强金融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和数据安全的保障力度。“大数据风控离不开数据,特别是金融属性数据的支撑。”董希淼表示,但客户数据隐私保护、不同机构的数据标准化程度以及数据的权属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需要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主体共同推动,严格落实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提升数据标准化水平。同时,要下大力气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社保等部门及互联网平台信息,搭建全国和地方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金融科技赋能小微金融创造基础性条件,进而引导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3号盛达金融大厦
    0931-8838582
    页脚二维码
    Copyrights © 版权所有 甘肃公航旅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陇ICP备150005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231号 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231号